2022/11/04 生命無可奈何時 暖意失落‧萬安相伴

文/王浩威(精神科醫師、作家)


當年,我還年輕,剛當上主治醫師。在這情形下,專業知識是已經充足,臨床經驗每天又有新的領悟,整個人簡直在一種莫名的亢奮裡。就在這時候,忽然澆上一盆冷水。


魏太太來到門診時,她的丈夫已經離世7個月了。她的憂鬱是如此深沉,如黯黝的深井。


她丈夫是承包工程的,每天喝酒應酬。經常早上在家酒醒過來都不知如何回到家的;甚至醒來才發覺自己在某個不知方位的路邊睡著了。她擔心遲早會出事,將先生的四輪傳動車,前後都裝上最強力的安全護桿。沒想到,有一天,先生和他的車子在火車平交道全被撞毀了,沒人知道發生啥事。


從小當養女的魏太太,原本就和養父母不親。失去感情深厚的先生以後,從此陷入嚴重的憂鬱。


失去親人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。有些人會形容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死掉了。他們也許沒有外顯的憂鬱,卻變得安靜多了。這也許是死亡帶給他轉化的力量,忽然帶來很多對生命的領悟。


有些人的憂鬱也同樣不明顯,卻沒有新的成長,反而只是想努力抓住逝去的一切。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對死去的親人的房間依舊保留不動,其實就是他還沒完成這哀悼。像魏太太這樣,先生幾乎是她生命的全部,失去他就等於失掉百分之九十的生活內容。要如何去重新填補這一切,並非只有教她每天忙碌,還要讓她找到等同的生命意義。


這情況下,失親很容易引爆他的憂鬱體質,變得不容易恢復。不論什麼原因,我們可以這樣去幫助他們:


1.尋求醫療,適當的抗憂鬱藥是需要的。

2.認知行為治療對憂鬱症是最有療效的心理治療。

3.生活重建:像魏太太這樣,單純的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恐怕是不夠的。

4.深度心理治療:如果生活重建窒礙難行,恐怕需要再探索更深層的原因。

 

生命,有時連舒伯特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。沒辦法走出來的,並不是意謂他們的努力不足,而是這難關遠遠超過他們擁有的資源。





分享至
文章搜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