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- Q
為什麼要做七?該如何做七呢?
-
回覆:
【民間習俗】
⼈死後要到陰間報到,每隔七天接受⼀位殿王的審問,全程歷經⼗位神官。因此,家屬會在每隔七天時,為往⽣親⼈誦經禮懺,祈求諸佛菩薩幫忙亡魂消除業障,讓往⽣親⼈平安的通過殿王審問,順利投胎做⼈,⽽每隔七天所做的法事稱為「做七」。
做七是由家族晚輩分別主事(主祭),以表達孝⼼與感謝之意,另依照其重要性分為「⼤七」與「⼩七」(可參考下表)。
【佛教解釋】
《地藏王菩薩本願經,利益存亡品》
「若能更為身死之後,七七⽇內,廣造眾善。能使是諸眾⽣永離惡趣,得⽣⼈天,受勝妙樂,現在眷屬,利益無量。」
語譯:⼈在身亡四⼗九天內,親友眷屬可以把握時間,及時為之祈福超度,因為過了這段時⽇,亡魂即隨業受報轉⽣⽽去。
【現代觀點】
- 現代⼈因⽣活較為繁忙,有些家屬選擇只做⼤七或者是頭、尾七,⼩七則以拜拜取代。
- ⽬前多數⼈將治喪期間安排在⼆週左右,因此做七的時間會調整為每隔兩天為⼀七,雖在程序上可調整,但頭七 時間仍應該按照風俗計算,不宜提前。
- 台灣習俗相信往⽣者不知道⾃⼰身亡,其靈識/魂魄會在第七天回到家中,此時家⼈須安排祭品並請法師為其超渡,往⽣者也會透過儀式得知⾃⼰身亡並接受超渡。
- 做七的時間通常會安排在晚上,但有時因場地、時間、個⼈⾏程...等原因,會將做七時間提前,只要家族成員達成共識即可,不需罣礙。
各地風俗略有不同,可與當地禮儀師洽詢後再執⾏。
- Q
如何準備做七供品?
-
回覆:
做七時需要祭拜佛祖、殿王以及往⽣親⼈,因此需要分別準備供品與⽤品。
傳統供品以葷食為主,現在不少⼈有吃素習慣,因此也可以選擇⽤素食祭拜。
【素食供品】
拜佛祖:⽔果、清茶、燭
拜殿王:⽔果(亦可⽤三牲形狀的果凍或麵包代替)、刈⾦、發粿
拜亡者:素⼗⼆菜碗、飯、筷、清茶、發粿、⾹、燭、⼤銀、⼩銀、往⽣紙、蓮花...等。
【傳統供品】
拜佛祖:⽔果、清茶、燭
拜殿王:三牲⼀份(豬⾁、全雞、全⿂各⼀隻)、茶/酒、燭
拜亡靈:五味碗或六菜碗、⼗⼆菜碗。
[五味碗]
為⼀般家常菜,必須包含酸、鹹、甜、辣、嗆等五種味道,象徵⼈的⼀⽣經歷了甜蜜、幸福、悲苦、痛苦與坎坷等,故稱為五味碗。
[⼗⼆菜碗]
代表豐盛之意,其中包含主食,例如:⽶飯、⽶粉,其他菜則取其諧⾳有吉祥與祝福之意,例如:春乾/乾魷⿂(有餘)、⾲菜(天長地久)、⾖乾(做⼤官)、芹菜(勤勞)、⿂丸、⾁丸(中狀元、當官員)、⾁⽚、菜頭(好彩頭)、豬腸(⽣男孩)、雞翅前膀(易謀⽣)等︔另外還有紅圓、發粿(象徵⼦孫團圓興旺)、麵頭山(又稱⼦孫山或女兒山)。
【現代觀點】
1.現代⼈因⼯作繁忙,無法準備供品的事可以委託禮儀師辦理。
2.因北、中、南各區習俗各有差異,因此若要⾃⾏準備供品,則需提前跟禮儀師確認當地習慣與供品內容物。
3.部分民眾忌食喪食或擔⼼沒時間再處理,故不將供品帶回,此時可以委託禮儀⼈員代為處理。
- Q
做七的供品可以吃嗎?
-
回覆:
基本上是可以吃的,但建議要評估做七場地再決定。
【⾃宅】
通常豎靈/安靈於家中,做七的場地也會選擇在家中。部分地區在法事結束後會將拜亡者的祭品留下當作隔天早上的拜飯,雖然家中有空調設備控制溫度,但因擺放時間過長,因此不建議繼續食⽤。若法事結束後即收起冰存,則可於充分加熱後食⽤。
【會館】
會館在營業時間都會開冷氣控制室內溫度,因此,家屬可將供品帶回家中,食⽤前仍需要充分加熱。
【殯儀館】
殯儀館為半開放空間,且法事執⾏時不⼀定有冷氣協助室內控溫,因此,不建議食⽤,尤其是夏天。
【搭棚】
因搭棚都在⼾外,為完全開放空間,除缺少控溫設備外,空氣中的懸浮物易落在供品上,讓食物變質。因此,四季皆不建議食⽤。
【⼩提醒】
1.以上供品係指菜碗。
2.容器、季節、氣候、信仰都會影響供品狀況,民眾可依實際狀況做評估。
- Q
準備做七供品時有甚麼禁忌嗎?
-
回覆:
1.⼀般來說,祭拜亡者的⽔果⼤約2~3天換⼀次,最好選擇外觀完好、耐久放的種類,部分⽔果不適合祭拜亡者。
2.不宜祭拜的⽔果:釋迦、鳳梨、芭樂、番茄等,另外成串的⽔果或內含許多許多種⼦的⽔果也不適宜。
※以上供品準備方式,也適用於其他形式的亡者祭拜。
- Q
如何在家做七?
-
回覆:
做七是⼀種祈求往⽣親⼈能順利通過殿王審問的法事,有分⼤七、⼩七。⼀般作⼤七時供品會較為隆重,通常會禮請師⽗或師姐誦經,⼩七可以選在靈前祭拜,供品的準備與做⼤七時⼀樣。
【祭拜殿王】
1.全體參加做七之家屬均需戴孝。
2.由家屬⼀⼈點三柱⾹代表祭拜。
3.其餘家屬雙⼿合⼗跪於⾹位前。
4.全體家屬默念恭請
5.祭拜完畢把⾹插在⾦紙上。
【默念文】
○殿○○王,今天是民國○○○年農曆○○⽉○○⽇,是我○親○七的⽇⼦,○親於民國○○○年農曆○○⽉○○⽇○時往⽣,請○殿○○王保佑他⽼⼈家順利過殿。」
【祭拜往⽣者】
1.家⼈每⼈⼀柱⾹,若與往⽣者平輩則站⽴祭拜,晚輩則跪於靈桌前祭拜,向往⽣親⼈稟明:
今⽇是民國○○○年農曆○○⽉○○⽇,○親⼤⼈您○七的⽇⼦,您的養育之恩無以為報,如今誠⼼祭拜,祈求您在天之靈能夠保佑全家身體健康,事業順利。請○親⼤⼈放⼼,後代⼦孫⼀定會彼此照顧,全家和樂相處,○親⼤⼈不必眷戀紅塵、放下萬緣,往⽣極樂世界。
2.祭拜完畢後,由⼀位家屬把⾹收齊,拜三拜後再把⾹插上。
3.等候20分鐘(⾹燃燒剩1/3時可以再燒第⼆⾹),此時可以唸經⽂迴向給往⽣親⼈,經⽂內容不限,佛號或六字箴⾔亦可。(若不念經迴向則可以跳過此步驟)。
4.待⾹燃過半後,取杯錢以順時鐘⽅向繞3 圈在擲杯,請⽰往⽣親⼈是否食⽤完畢︖
5.得到應允才能收供品。
- Q
為什麼要做功德法事?
-
回覆:
【民間習俗】
依道教觀念,認為唯有透過誦經禮懺,才能拔渡亡魂升天,因此相當注重功德法事。 法事功德的目的是超渡亡魂,同時也普渡孤魂野鬼,一般於出殯前一天延請道士設壇舉辦。
人離世的原因不同,通常家人會選擇適合的功德為其超渡。
其進行方式為:恭請三清(上清、太清、玉清)祖師做主,喚請亡魂至壇前,為他課誦「冥王經」、「慈悲滅罪水懺」等經懺,透過「走赦」儀節,再以「給牒」、「過橋」方式,以示亡魂已被超拔度化,不會沈淪地獄之中。
【現代觀點】
雖然功德法事屬於道教的科儀,但在傳統信仰中往往以融合佛教與道教的觀念,因此在喪禮規劃期間,一般人皆希望自己的親人在往生後能夠藉由功德法事得到迴向,讓其解除痛苦並順利前往極樂世界,尤其是因意外與生病而離世者,因此,在傳統觀念中,舉辦功德法事亦有表達孝心之意。 但因功德法事通常未列入基本規劃中,會另外產生費用,因此在與禮儀人員商討時,可以先提出要求將其納入規劃以便掌握執行預算。
- Q
有哪幾種功德?
-
回覆:
【開魂路功德】
此功德會在逝者過世的三天內進行,人在剛往生時,是逝者最徬徨痛苦恐懼的時候,並不知該 何去何從,在這時候最好是以誦經或助念來平穩靈魂,幫助逝者在前往陰間的道路上,請佛祖帶領著亡魂順利的通往西方極樂世界。
【藥懺功德】
逝者在生前因病痛所苦長期吃藥受病苦折磨,無法治癒而往生者,為使亡魂在往生後,能脫離身體的病痛,家人可以誦經禮請藥師良藥加持,會有破藥壺、跑藥懺的儀式,把陶壺熬煮的藥水服於亡魂,象徵著逝者大病痊癒,身軀脫離痛苦侵害,能無病無苦的逍遙自在的前往下個旅途。
【打枉死城功德】
亦稱打地獄或超度功德。因意外、自殺、車禍、遭人殺害...等,非自然死亡的亡魂,其靈魂會被禁於枉死城內,故需要為亡魂誦經超渡,解救出枉死城,使其亡魂脫離苦難,才得以順利轉世投胎。
【打血盆功德】
指女子在生產時而不幸往生,亡魂會浸在血池中受苦刑,故需要請道士做功德為其誦經超度, 使亡魂能夠脫離苦難從血池中牽引出來,順利的前往極樂世界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