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

    請問殯與葬有甚麼不同

  • 回覆:

    基本上台閩地區喪葬活動是由一系列的儀式所組成,而非單一的典禮。

    。整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:
    「殮」(淨身入棺)
    「殯」(停棺祭拜)
    「葬」(造墳入土)

    每一階段都具有一些特殊的儀式及陳設,以上三階位進一步說明如下:
    「殮」主要對死者身體做一番恭敬的處理和掩藏。
    「殯」主要係停放死者於棺中進行弔唁。
    「葬」主要以告別及安頓死者最後歸宿為主

  • Q

    手尾錢要何時發放?

  • 回覆:

    依照傳統習俗, 先人會留下生前錢財給子孫,這叫做 『手尾錢』,在親人辭世時,將手尾錢用紅包袋裝好,讓親人用左手握著(金額請酌量放入),象徵傳承。 出殯奠禮中的辭生儀式後即可發放給後世子孫。

  • Q

    頭七前家中親人是否可以洗頭、剪髮、刮鬍子、剪指甲

  • 回覆:

    兒子(最主要)及未出嫁的女兒還有太太在告別式前可以洗頭,一般只要動到刀的都不可以,但 是現今工商社會,若需上班者,可用剪刀稍事修剪。

  • Q

    孝男要何時才能剪髮剃鬍?

  • 回覆:

    傳統習俗須等到對年或合爐時,也有些人會守孝3年圓滿才剪髮剃鬍;但因時代變遷目前都只需在出殯後即可除孝(洗淨、除靈)。

  • Q

    治喪期間遇到過年是否可以包紅包?

  • 回覆:

    如果是親屬可以包紅包,但朋友則需託人代送紅包。

  • Q

    治喪期間可以參與親友婚宴嗎?

  • 回覆:

    出殯後到百日之間,親友間的婚喪喜慶均不可參加。(但禮金可託人代送)

  • Q

    孕婦於服喪期間有何方式避煞?

  • 回覆:

    在孕婦腰部綁紅繩帶且要長過亡者使用的棺木才可(安胎帶)。

  • Q

    百日內父母接連過世,是否可重複戴孝?

  • 回覆:

    不可戴雙孝,要先除孝。

  • Q

    未出世的嬰兒即往生,需作何喪葬事宜?

  • 回覆:

    依殯葬法規規定,未滿20週的嬰兒往生只需透過醫院,依廢棄物處理法作處理即可;但如已超過25週,可能就需購買骨灰罐及棺木,做些較為簡單的喪葬儀式。

  • Q

    請問寫輓聯有顏色限制嗎?

  • 回覆:

    一般來說是只有黑白,但有些地區習俗會用大紅色來代表喜壽,輓聯的字體的數目一定要用單數的五字、七字、九字、十一字、十三字等等。

  • Q

    請問牌位迎回家供奉需供飯多久?應如何準備?

  • 回覆:

    初一、十五早晚供飯至對年合爐後,準備方式為於祖先牌位處另準備一張桌子,備妥亡者生前愛吃的飯菜、水果,然後燒香,香焚燒到一半時,擲茭詢問是否吃飽即可燒金紙,金紙燒畢即完成。 

  • Q

    先人出殯後,遇年節該如何祭拜?

  • 回覆:


    ● 家有新亡未滿一年者,在一年內的民俗節日 ( 如:春節、清明、端午、 中元、重陽 ) 祭拜祖先時,一律提前一天先祭拜新亡靈,( 祭拜時間並無限定 );節日當天再照常祭拜祖先。 


    ● 春節過年不買甜糕,端午節也不包粽子若須酬答親友的年節饋贈, 應該以白糖或味精為回禮。 


    ● 年初二,出嫁的女兒應買張紙製床舖 ( 新床 ) 回娘家,年初三,孝男 準備紙錢連同新床一併焚燒給新亡的逝者使用。 


  • Q

    先人出殯後,可以去廟宇拜拜嗎?

  • 回覆:


    ● 一年內家屬應避免進廟宇祭拜 ( 出嫁的女兒在百日內不能進廟宇 ), 但佛寺及土地公廟例外。

    ● 年節期間不拜天公 ( 玉皇大帝 );家裡的神明爐和祖先爐也暫勿整理。 

  • Q

    如家中有人往生,但有婚事,應在何時辦理?

  • 回覆:

    在百日內要完成- 沖喜。

    在準備洽談婚禮時,遇到家中長輩過世,依照傳統習俗禮儀,不論男女,皆需於往生長輩的百日內完成婚事,如果無法於百日內完成婚禮者,就要等到往生親人合爐之後,才能再來洽談婚事。

  • Q

    什麼是「湯罐」?

  • 回覆:


    禮體淨身源於日本,日本人將對遺體之淨身比擬浴佛之禮,故稱為「湯灌」,西方宗教如基督教、天主教中,也有對大體以香膏淨身之儀式。


    透過柔和細膩的按摩與清洗服務,可以讓亡者肌肉放鬆,呈現安詳自然的神態,也可讓親屬再一次與亡者接觸,在溫馨親密的氣氛中道別。對於 一些久病在床、許久無法好好洗澡的亡者,禮體淨身服務可讓他們通體清潔,輕鬆舒適地踏上人生的新旅程。 

  • Q

    求飯後物品要怎麼處理?

  • 回覆:

    求飯用意為向先人祈求留下食物及 福份給子孫,讓子孫多些食祿吃穿, 因此求飯物品家屬可各自帶回,白米 也可煮熟食用,不須忌諱。 

  • Q

    奠禮後拿回家的淨符該如何使用?

  • 回覆:

    參加奠禮返家後,可拿一臉盆裝入 「陰陽水」並放入淨符,待淨符化掉後用毛巾沾濕擦拭身體,其主要是有驅邪避穢的功用。


    另外若家中沒有淨符,可用陰陽水加入米、鹽亦可。(米是天地所賜,因此具有天地之正氣,而鹽是水之精華,水亦有去穢逐濁之用途,兩者都有辟穢之功效。) 


    *註:陰陽水為冷熱混成的水。 


  • Q

    為什麼要燒庫錢?

  • 回覆:


    【民間習俗】

    相傳人在投胎轉世前,會向所屬生肖的「庫官」預領一筆庫錢作為投胎路上的盤纏。因此,人往生之後需將預領的庫錢如數繳還。因此,家屬就會舉辦「燒庫錢」的儀式,讓往生者有錢可還。除了還清向庫官借的錢外,家屬還會多燒一些庫錢讓往生親人使用。


    【何時燒庫錢】

    燒庫錢儀式會在超渡法會後集中焚燒,除了庫錢外還會將紙紮...等給往生親人用的東西一併納入,因為數量多常會吸引附近的孤魂野鬼前來搶奪,此時師父會進行「壓庫」儀式,此時子孫則必須手牽著手在庫錢外圍成一個圓圈(俗稱「圍庫」),有時則以繩子在庫錢外圈成一個大圓形,子孫則手牽著繩子並呼喊往生親人來收取。因為有家人護持,附近的孤魂野鬼不敢靠近,故「圍庫」也有「子孫團結」的象徵。


    【現代觀點】

    1.近年環保意識興起,家族可商議後決定是否「燒庫錢」,或可依兄弟姐妹人數決定燒庫錢的數量,例如:一人八箱或十八箱....。

    2.各縣市環保政策不盡相同,執行細節須與禮儀人員確認。

  • Q

    為什麼要做「還老愿」,什麼時侯做比較好呢?

  • 回覆:


    【傳統習俗】


    早期客家人移居台灣,在生活上遇到了多種考驗,在遷徏過程中,經歷了渡海、開拓土地的艱辛。在遇到生活危難時,往往會祈求神明庇佑來平安渡過,後來在生活中遇到不順遂時,也會向神明祈福,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與信仰。


    客家古禮中,人往生前,唯恐不及一一答謝神明,於辭世後,會由親人幫往生者做還願儀式,此儀式稱為「還老愿」,還老愿儀式所代表的意義在於透過酬謝神恩,將生前的罣礙與虧欠都還清,讓人生圓滿謝幕,經過這個酬還的儀式,讓亡者沒有牽掛的離開,象徵人生正式完成,對後代子孫也比較好。傳統是選在往生三年後,為往生者舉辦「還老愿」的儀式,但因應各地民俗不同,也會有所差異。


    【現代觀點】


    在經歷了族群融合與文化的演進,台灣客家人與閩南人的生活習俗已日益接近,民間信仰的基本教義亦是如此,在生命禮儀中,現今的還老愿儀式不再拘泥傳統客家的形式,只要以「孝道」為出發,不論是佛教或道教的作法,透過豐盛的供品及誦經禮懺,都可以將所做的功德迴向給往生者。


    由於「還老愿」主要酬還對象是天公(玉皇大帝)屬於吉事,在酬謝時間上並無太多的限制,且有別於以往農業社會需服喪三年,才能恢復正常作息;現今工商時代考量繁忙的生活步調,家屬可選擇在告別式前與功德一起做解結科儀,也可以在百日或對年時完成,幫助往生親人了無牽掛的去彼岸成仙成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