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

    為什麼要做「還老愿」,什麼時侯做比較好呢?

  • 回覆:


    【傳統習俗】


    早期客家人移居台灣,在生活上遇到了多種考驗,在遷徏過程中,經歷了渡海、開拓土地的艱辛。在遇到生活危難時,往往會祈求神明庇佑來平安渡過,後來在生活中遇到不順遂時,也會向神明祈福,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與信仰。


    客家古禮中,人往生前,唯恐不及一一答謝神明,於辭世後,會由親人幫往生者做還願儀式,此儀式稱為「還老愿」,還老愿儀式所代表的意義在於透過酬謝神恩,將生前的罣礙與虧欠都還清,讓人生圓滿謝幕,經過這個酬還的儀式,讓亡者沒有牽掛的離開,象徵人生正式完成,對後代子孫也比較好。傳統是選在往生三年後,為往生者舉辦「還老愿」的儀式,但因應各地民俗不同,也會有所差異。


    【現代觀點】


    在經歷了族群融合與文化的演進,台灣客家人與閩南人的生活習俗已日益接近,民間信仰的基本教義亦是如此,在生命禮儀中,現今的還老愿儀式不再拘泥傳統客家的形式,只要以「孝道」為出發,不論是佛教或道教的作法,透過豐盛的供品及誦經禮懺,都可以將所做的功德迴向給往生者。


    由於「還老愿」主要酬還對象是天公(玉皇大帝)屬於吉事,在酬謝時間上並無太多的限制,且有別於以往農業社會需服喪三年,才能恢復正常作息;現今工商時代考量繁忙的生活步調,家屬可選擇在告別式前與功德一起做解結科儀,也可以在百日或對年時完成,幫助往生親人了無牽掛的去彼岸成仙成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