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/12/15 冬至傳統習俗與禁忌 習俗禮儀‧科普
    【文章目錄】


冬至代表的意義? 


冬至是重要的節氣之一,也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,過去傳統農業社會,人們依照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去生活作息。


當冬至過後,白天開始變長、夜晚則變短,也被稱為陽氣初始的日子。 


每逢冬至節日,民間會有盛大的祭典,各地也會有不同的活動,重要程度如同現代人過新年,因此又有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。


所以冬至在傳統文化中不僅只是一個天文現象,也是農業、生活和習俗的重要節日。


由於冬至是依據太陽運行計算出來的,所以日期並沒有一定,依照陽曆來看,大約會落在12月的21、22或23日。


今年2023年冬至是12月22日,隨著現代工商時代,節氣運轉已不再左右人們的生活,古老的習俗流傳至今,僅存著團圓吉祥的象徵,祭拜上也以湯圓為主要節慶供品。




冬至常見的習俗活動有哪些? 


天氣漸涼,代表著冬至即將到來,為了迎接這一天,古代民間會以各種方式慶祝,各種習俗活動也會因地區和家庭習慣而有所不同,到底各地有那些不同的做法呢?


現在就讓我們一邊享受美味Q彈湯圓,一邊揭開冬至的神秘面紗吧! 


冬至習俗1:吃湯圓


吃湯圓是冬至重要的習俗,流傳至今家家戶戶仍會在冬至這天吃上一碗熱呼呼的湯圓仔,象徵幸福圓滿,也代表著一年即將結束,又添一歲的意思。湯圓的數量也有講究,要雙數、紅白兩色都要吃,表示把吉祥圓滿都吃到。 


冬至習俗2:吃餃子和餛飩


除了吃湯圓之外,北方也有吃水餃和餛飩的習俗,因形狀看起與元寶相近,古代人相信,在冬至這天吃水餃,能將金銀財寶吃進去,代表財源廣進;吃餛飩則能消除「混沌」,在陽氣初始的這天,能展開新生、迎接好運。 


冬至習俗3:祭祀祖先


冬至祭祖在傳統文化中,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意涵,除了對祖先表達敬意和感恩,也希望透過祭祀,得到祖靈的保祐,祈求來年的平安與家族興旺,透過儀式與團聚,也可以促進家族成員的感情聯繫與凝聚力。 


冬至習俗4:喝湯進補


喝湯進補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,以古代中醫的角度來看,冬季天氣寒冷溼氣最重,進補有助於強增體魄、對抗寒冷的氣侯,因此,冬至這一天,人們會選擇使用中藥材來燉煮湯品,幫助保暖、滋補身體,演變至今,不少人會以麻油雞、羊肉爐...等具有溫補效果的料理來代替。無論是選擇何種方式進補,都要依據個人體質、酌量食用喔! 


冬至習俗5:貼湯圓謝門神


至冬貼湯圓謝門神的習俗,隨著生活居住的環境改變,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。過去的民間信仰,認為門神是家庭的守護神,能夠保祐闔家平安,因此家家戶放會在冬至這一天,在家門口貼湯圓,以表示對門神的敬意,並祈求來年的出入平安,被視為是一種慶祝和祈福的活動。



冬至也有禁忌嗎? 


冬至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節日,在過去也流傳著幾個與節氣相關的生活作息、飲食禁忌,而禁忌的背後,大多是人們想祈求好兆頭。至於是否符付現代社會的需求,其實都是依照個人意願,不見得一定要照表操課的去做。 


冬至拜拜除了水果供品的選擇上要避開「釋迦」與「芭樂」外,其他比較沒什麼特殊的禁忌,下面是小編另外補充冬至當日,在飲食與節氣要注意與避免的事項: 


冬至禁忌1:吃湯圓避免「單數」


自古以來,傳統文化都以「成雙成對」來寓意好兆頭,這樣的文化思維,也自然的延伸至吃湯圓這件事情上,吃了雙數湯圓代表著吃進幸福圓滿,能招來好福氣;如果是吃了單顆的數量,有可能會落單、形單影隻,來年容易孤獨。 


冬至禁忌2:避免「熬夜」與「大魚大肉」


這個禁忌與冬至這天的夜晚最長有關,古人認為在這陽氣弱的日子裡,如果再加上晚睡熬夜,就有可能加速陽氣大幅下降、影響氣場與來年的運勢。 而冬至這一天,人體的新陳代謝也相對較弱,容易消化不良,因此也要避免大魚大肉,切記不要吃太飽,才不會影響身體健康。 


冬至禁忌3:避免「在外逗留」


古人認為冬至這一天是「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」,天很快就黑了,人的陽氣是最弱的時侯,擔心會招來厄運,因此都會在這一天提早回家休息。現代人的生活,則是大樓林立、燈火通明,比較沒有這層顧忌。



#冬至習俗 

#冬至湯圓 

#冬至日期 



【更多禮儀習俗文章】 


 

分享至
文章搜尋